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5年全国学术大会圆满落幕
2025年4月25日,珠海——4月7日至11日,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25年全国学术大会·珠海”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。本次大会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,吸引了10余名院士、25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,共设31个专题分会场、8项基金评选及百余家展商支持,成为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。
聚焦科研创新:技术设备成亮点
在大会展商展区,126家科技企业集中展示了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成果。其中,麦克奥迪(Motic)推出的两款高端显微镜——AE2000倒置生物显微镜与PX43 FS6倒置荧光显微镜,凭借其卓越性能成为会场焦点。
1. AE2000倒置生物显微镜:精准成像,高效赋能科研
AE2000搭载无限远色差校正CCIS光学系统,支持明场与相衬观察,图像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其人性化设计包括智能感应模式、360°可旋转观察筒及高效节能结构,尤其适合活细胞动态观测与长期实验需求。参会学者评价称:“AE2000的4x相衬物镜为快速扫描提供了高精度支持,其紧凑设计极大优化了实验室空间利用率。”
2. PX43 FS6倒置荧光显微镜:突破性荧光成像技术
PX43 FS6作为麦克奥迪新一代荧光显微镜,采用LUMOS高亮度LED荧光光源,支持明场、相衬及多通道荧光观察,配备5+1滤色片组,可满足肿瘤免疫、细胞代谢等复杂研究需求。其搭载的OLED显示屏实时反馈设备状态,结合“自动休眠”与亮度记忆功能,显著提升实验效率。深圳医学科学院团队表示:“PX43 FS6在类器官构建研究中表现出色,为细胞集群可塑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可靠工具。”
国际视野:技术与学术共融
大会特别设立三大国际联合分会场,涵盖类器官、细胞再生及生物节律等热点领域。在“CSCB-APOCB联合会场”中,陈晔光院士指出,类器官技术的临床转化需依赖高精度设备支持。麦克奥迪显微镜的亮相,恰为这一方向提供了技术验证平台。此外,分会场报告涉及的胚胎发育、肿瘤微环境等研究,均需依赖高性能显微成像技术,进一步凸显了设备创新的重要性。
青年力量与未来展望
会议期间,103位科研工作者获得学会奖项与基金支持,涵盖青年科学家奖、女科学家基金等8类资助项目。获奖者中,多项研究依托先进显微技术完成,例如清华大学方晓峰团队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解析细胞死亡机制,中国科学院刘兴国研究员通过高分辨率成像追踪线粒体动态。
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宋保亮院士总结称:“我国细胞生物学已进入‘技术驱动发现’的新阶段,设备创新与学术探索需深度融合。”2026年大会将移师合肥,持续推动学科交叉与产业转化。
(本文部分内容引自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官方报道及厂商技术资料)
下一篇:三维结构照明显微镜